干部工作 人才工作
干部教育 干部监督
自身建设 财务公开
党建动态
农村党建
街道社区 机关党建
企业党建 非公党建
党员管理
远程教育
典型事迹 政策法规
党史资料 党务问答
热点聚焦
警示教育
纪律提醒
廉政课堂
网上党校
社区大讲堂
农村大课堂
微型党课
【公示】拟任职干部公示名单
【主题教育系列党课】播出预告:打造人才
【主题教育系列党课】播出预告:逐梦深蓝
【主题教育系列党课】播出预告:哈尔滨,
关于做好第十二批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
 
哈尔滨先锋网信息页 >>返回首页
【冰城公务员 生物经济课堂】第五期:生物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11-08 19:21来源:哈尔滨党员之家 点击:

2022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定义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作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它的出台进一步强调了生物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开启了发展新篇章。

抓住生物经济发展机遇,加大力度补齐创新短板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生物科学研究基础深厚、生命健康消费市场广阔,具备加快发展生物经济的有利条件。“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生物医药技术和生物医药市场发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集聚中心。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到4644亿元。生物医药企业也备受资本青睐,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测算,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规模飞速扩张,2021年融资总额超过1100亿元,较2020年增长26%。在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投入强化的背景下,生物医药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投资机会也将迅速涌流。

生物育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取得历史性进展,特别是借助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等先进生物育种技术,育种效率显著提高,育种技术自给率快速提升。例如,我国掌握世界上农业基因编辑领域75%的专利,虽然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研究只有十多年,但是我国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市场规模接近60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种业市场,快速成长的市场也孕育了隆平高科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种业公司。随着转基因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产业化应用逐渐放开,生物育种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生物材料(也称为生物医用材料)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相关技术领域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材料市场平稳增长,中低端医疗产品在国际市场认可度提升较大,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尽管在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国外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生物材料进出口基本实现了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未来对生物材料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中高端生物材料领域未来5—10年也将会涌现大量的中国企业。

生物能源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随着气候变化挑战加剧,其重要性变得愈加显著,在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中意义重大。生物能源主要指生物燃料制造、生物质(固体生物、液体生物和沼气等)发电等能源利用形式。我国大力支持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虽然生物能源整体规模不及火电、水电、风电,但是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比重逐年提升。在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求巨大,相关技术领域和市场也将快速成长。

激发生物经济活力,推进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物经济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我国应该积极强化生物科技基础研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生物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中推进生物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充分认识生物经济的战略地位,积极有为设计和实施产业政策。发展生物经济在全世界已经形成共识,生物经济不仅是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生物数字化、智能育种等其他新兴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渠道。发展生物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思维的根本性变革,是人类对资源利用、生活方式、社会愿景的革命性反思。也就是说,生物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融合了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跨领域的长期发展问题。

第二,培育生物科技原创能力,坚持创新驱动,为生物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生物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和技术创新。我国要完善中小学、大学、职业院校、继续教育等协调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生物领域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适应生物经济发展需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在重大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前沿生物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潜心研究,谋求重大突破。

第三,以高端价值环节为牵引,布局生物全产业链,全面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规划》明确指出生物经济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行业部门,我国应充分利用生物经济产业链延展性强的特征,积极挖掘生物经济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溢出功能。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延链、补链、强链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协同创新发展,以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带动形成生物产业区域发展和创新中心。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思路,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速度,提升生物产业创新治理效率。

(作者:代栓平,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供稿:公务员处
主办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 黑ICP备12002421号-3
技术支持:哈尔滨新闻网